文章搜索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政策法规

信息中心

发布日期:2021-04-29 查看次数:19299 次

襄阳市经信局关于印发《襄阳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(2020-2022)》的通知

 襄阳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(2020-2022)

 

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,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。为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,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,加快推进全市智能制造步伐,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,特制定本行动计划。

一、总体要求

(一)总体思路

深入实施“互联网+”行动,对接落实“中国制造2025”及湖北行动纲要,深入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,坚持市场主导、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创新驱动、示范带动、总体设计、分步实施的原则,以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和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为重点,大力实施以智能化、信息化为核心的工业企业技改提质工程,着力推动设备互联、数据互通、过程互动、产业互融,夯实全市智能制造发展基础,提升全市智能制造整体水平,全力打造汉江流域智能制造应用新高地和产业集聚地。

(二)发展目标

1.智能化改造

到2022年,实现“十百千”目标,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家以上,滚动推进300个左右(每年100个左右)市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,100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普及改造率达到70%以上,网络化改造率达到55%以上,智能化改造率达到30%以上。

2.智能制造产业发展

培育和引进一批智能制造装备、软件开发、集成应用、运维服务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。到2022年,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,培育一批国内、省内有影响力的本地智能制造服务机构,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链,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。

3.企业实施效果

到2022年,市级以上示范企业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%,生产效率提高30%,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%,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%,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15%。

二、重点工作

(一)加快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

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引入国内优秀的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,聚焦细分行业,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滚动开展诊断服务。建设智能制造系统服务商资源池,引导企业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,分层次、分阶段实施。建立襄阳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库,引导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向智能化、信息化方向迈进。

(二)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示范推广

引导新建工业项目,按照智能工厂标准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。大力组织开展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示范申报工作,努力争创一批国家、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试点示范项目。继续开展市级数字化生产线、数字化车间、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评选。坚持分产业、分类别选树典型,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,形成具有行业特色,可借鉴、可推广、可复制的智能制造模式。

(三)加快推进新兴技术推广应用

鼓励支持通信运营商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智能制造企业共同研究,重点探索5G在物联网、工业自动化控制、物流追踪、工业AR、云化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,引导骨干龙头企业建设基于5G的数字化车间、智能工厂。推进以机器视觉、智能传感、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、生产运营、智能运维服务、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应用,全面提升企业科学决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。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建设应用,支持本地云平台服务商、基础通信运营商助力企业上云,鼓励龙头企业以无线传感网、智能控制网、物流配送网等生产制造流程应用网络建设为重点,打造面向特定行业、特定区域的企业级信息化平台。

(四)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

坚持高端化、自主化、智能化发展方向,支持装备制造企业研发具有自感知、自决策、自执行功能的高端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、智能传感、检测装配、智能终端等智能制造装备和控制系统、减速器、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,培育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。聚焦汽车、智能网联汽车、航空航天、轨道交通等行业急需的专用生产设备、产线及检测系统,鼓励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、装备制造企业、用户单位联合研制智能化成套装备(生产线)。支持装备制造企业、自动化工程公司、信息技术企业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,建立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,积极推荐列入目录的供应商参与我市企业智能化改造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项目建设,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集聚,打造一批智能制造产业园。加大智能制造产业招商力度,重点围绕工业机器人、高档数控机床、物联网、增材制造、控制系统、系统方案解决等核心技术领域,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智能制造企业、研发中心和创新团队。组织参加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合作、产销对接、展会论坛、交流访问等活动,带动我市智能制造产业“走出去”。

(五)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协同创新

建立智能制造专家库,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项目实施、技术攻关、检测认证、展示体验、方案咨询、成果转化等服务。由政府部门引导,产业链核心企业、龙头企业牵头,联合上下游重点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第三方专业机构等,成立产业链协同创新联合体,创建国家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,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,推进科技成果转化,承担或参与行业标准制定,为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,建立联合开发、优势互补、成果共享、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。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高校、院所、协会、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,联合开展定向研究生班、本科定制班、专科技能班、短期培训、专题讲座、在职学习等形式多样的人才培育工作,培养一批智能制造管理、规划、设计、工艺、软件、运维等方面专业人才。依托隆中人才支持计划,加大智能制造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扶持力度,大力引进产业升级创新、企业经营管理、先进制造技能、新兴产业创业、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。

三、保障措施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

成立市经信局智能制造推进工作领导小组,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,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,规划投资科、装备工业科、原材料工业科、消费品工业科、电子信息科、新能源新材料科、综合产业科、信息化推进科、政策法规科、企业科、人事科、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负责人为成员。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确定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、重大项目等事项,协调解决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,推动重点工作落实。

(二)加大政策扶持

积极争取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,统筹利用好工业发展专项资金。制定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建设指南,引导重点企业建设行业标杆工厂。依托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库,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评选推荐、智能制造项目资金补助等工作。

(三)推动产融对接

加大信贷支持力度,会同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技术先进、优势明显、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智能制造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,探索建立智能制造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担保机制。

(四)深化交流合作

搭建智能制造会议、论坛、经验交流会等中高端互动交流平台。鼓励广泛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发、项目建设、标准制定、知识产权、专业展会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合作,不断拓展合作领域,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。鼓励国内外先进的智能制造领军企业、机构来我市设立研发机构、人才培训中心,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。鼓励本市企业并购、参股国内外先进的智能制造研发制造企业。

(五)营造良好环境

充分发挥行业协会、产业联盟、公共服务平台等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,支持其整合行业资源,开展诊断咨询、技术交流、业务培训、产销对接等公共服务,做好政策宣传,提升服务能力。广泛开展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宣传,提高全社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,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,全面提升襄阳智能制造水平。

 

附件: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建设指南

网站首页   平台简介   服务范围   合作伙伴   联系我们

主办单位: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

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338号中小企业服务大楼3楼 邮箱:Smehub@163.com

邮编:430077  鄂ICP备13003460号-3

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713号